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装裱材料 > 装裱材料

林玉鸿:从下岗女工到装裱师

时间:2014-12-15 11:44:41  来源:凤凰网  作者:
分享到:
  

      刚迈入不惑之年的林玉鸿,原是漳州茶厂的下岗女工。经过15年的艰苦打拼,她成为漳州颇有名气的女裱褙师。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诚实守信的经营,她赢得不少客户和文化人士的赞扬。

      原标题:林玉鸿:从下岗女工到装裱师

       刚迈入不惑之年的林玉鸿,原是漳州茶厂的下岗女工。经过15年的艰苦打拼,她成为漳州颇有名气的女裱褙师。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诚实守信的经营,她赢得不少客户和文化人士的赞扬。

      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下岗后的林玉鸿向一位名叫杨文琴的裱褙师兼画家拜师。可师傅只教了她一个多月的基础装裱技艺,然后送她一盒授课磁带和一套裱褙书籍,便匆匆离开。林玉鸿凭借从小对画画的兴趣和从不服输的性格,反复收听磁带,阅读裱褙书籍,自己尝试装裱作业。

可刚开始很少有人愿意拿作品给她裱褙。早期林玉鸿连交店租的钱都不够。然而,勤能补拙,诚会感人。不久,一位酷爱收藏字画、在漳投资办厂的台商,无意间走进她的装裱店参观。这位台商见林玉鸿虽然裱褙手艺稚嫩,但为人做事实在,破例邀她参观自己的书画陈列室,还借她一些裱褙精品让她带回去自行研究。

经贵人指点迷津,林玉鸿逐渐悟出裱褙选料、操作等方面的技巧,开始注重各个细节,精心下料,坚持全过程手工制作。起初,她走过弯路,浪费不少原辅材料,但从不给客户加价,权当是自己交学费。有段时间,她身体不好,但从不考虑用机器替代手工操作,以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成本,始终按照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作业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持之以恒的摸索与实践,林玉鸿不仅摸出裱褙道道,还在字画清洗、修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几年时间,一传十、十传百,她的客源渐渐多了起来,裱褙出来的作品越来越获得消费者赞赏。连一些北京、上海的专业人士也评价说,林玉鸿的裱褙品做工精细。

林玉鸿针对字画作品最怕受潮这个“软肋”,潜心钻研,自主开发出防水板等新型裱褙材料,既可有效防止字画挂在墙上受潮,还可帮助受损的古字画经修复装框后重放光彩。为了让每帧裱褙作品都达到质量上乘,林玉鸿至今固执地不在工作室装空调和电风扇,以免影响裱褙质量。

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林玉鸿恪守诚实经营的信条。每次客户拿字画来装裱时,她先向客户讲解哪些字画需要装裱或部分修复,哪些不值得裱褙或无修复价值等。她这样做,既让客户了解一些裱褙常识,又减少不必要的开支。对于此举,有人不理解,说她“送到口里的肉不吃,太傻”。

这几年,不知有多少受损古字画经她“医治”恢复了生气,甚至连一些破损不堪的画卷、字迹条幅等也起死回生,为此有人誉她是文化产业的医生。

来顶一下
近回首页
返回首页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